产品别名 |
乳化液废液处理,再生资源回收,废乳化液处置 |
面向地区 |
全国 |
在机械制造工业中,金属切削加工使用大量乳化液作为润滑冷却之用,乳化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,就会变成废水排出。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,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。
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,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。由于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,当它加入水中,使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大大降低,达到较低值,这时油便分散在水中。废乳化液除具有一般含油废水的危害外,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,机械油分散在水中,动植物、水生生物更易吸收,而且表面活性剂本身对生物也有害,还可使一些不溶于水的有毒物质被溶解。为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性,添加的亚硝酸钠很容易转化成致癌的亚硝基胺,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,加以治理。
含油废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: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,形成一层薄膜,能阻止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,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,致使水体中浮游生物等因缺氧而死亡,也防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,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,甚至使水质变臭,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价值.对 于鱼、虾、贝类长期在含油污水中生活将导致其肉内含有油味,而变味不宜食用,严重时由于油膜蒙在鱼鳃上而影响呼吸作用,导致窒息而死亡,而且在水体表面的聚结油还有可能燃烧而产生安全问题.因此 ,含油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能排放。
通过分析和有关数据显示,使用乳化液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性,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1、矿物油对人体的危害2、防锈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3、极压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4、摩擦改进剂对人体的伤害5、抗氧化剂对人体的伤害。
乳化液中添加大量的表面活性剂,以阻止油滴间的相互碰撞,使油滴能长期稳定的存于水中,处理乳化液废水时须破坏其稳定性,消除或减弱表面活性剂稳定乳化液的能力。
企业应建设规范的危废堆放场所,要求能够防风、防晒、防雨和地面防渗;将废乳化液置于有危废标志的密闭容器内,并放置在危废堆场内,为便于计量和管理,拟采用统一标识的吨桶暂存废乳化液。
废乳化液主要特点有:
1、含油量较高,一般含油量为1%-3%,即油含量10000-30000mg/L,COD高达40000-80000mg/L;
2、微乳化状态好,稳定性较高。乳液的稳定性是品质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,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,油粒径一般在5μm~0.05μm,乳化液即使长时间静置,或者在低温和高温甚至在沸腾状态下也难以破乳;
3、金属离子、固体颗粒物粒径较小,含量较高。拉丝拉下的微小金属颗粒包括铜、锌等附着在乳液中,也呈较稳定的分散状态。
乳化液的组成:
实际生产中,乳化液主要是由基础油、乳化剂、添加剂和水组成。组成乳化液的各组分的性能、含量都会对乳化液的润滑性能、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。
由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,如油和水混合时不能形成稳定的平衡体系,故需加入表面活性剂,也即乳化剂。乳化剂具有特的分子结构,其分子一端为亲油基,而分子的另一端为亲水基。这样,通过乳化剂把油和水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油水平衡体系。
常用的乳化液处理方式 有化学法和膜分离法(超滤法):
1)化学处理法。化学处理法的关键步骤是破乳和油水分离,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艺的处理效果。常用破乳工艺有混凝法、盐析法、酸化法和综合法(盐析-混凝)。
2)超滤法。超滤法是利用超滤膜(孔径约0.01~0.1um)截留微小油珠,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目的的方式 。超滤膜处理含油污水,不但能清除油,同时也能清除COD。超滤法处理含油污水的优点是:处理过程中不投加任何药剂,操作简单,处理出水通常可达到工艺回用水要求。
最近来访记录
近期浏览